李時珍銅雕塑|李時珍的精神
李時珍是湖北蘄州人,號頻湖,是明朝時期名氣很高的醫生,李時珍所著的《本草綱目》和《頻湖脈學》等醫學書籍,不僅促進了藥物學的發展還帶動了醫學界的進步。
李時珍通過自己不斷專研還有不斷積累的臨床經驗,他逐漸變成了一名小有名氣的醫生。因此李時珍被推薦至楚王府,為王世子治病,當時世子生的病很怪,當地的名醫都無法治好,楚王因無奈還請了道士驅邪,還加重世子的病情。而李時珍診斷后只開了三副藥給世子,他便又變得活奔亂跳了,從此李時珍名聲大震。李時珍一生為眾多人看過病,在他編修本草書籍的期間,常年外出采集藥材,都是邊勘察邊為他人救治,因此李時珍的高超醫術在各地均留下傳奇故事,為世人稱為活神仙。
在很多醫院都能看到李時珍的銅雕,李時珍是一個對醫學很是嚴謹之人,最先他開始編寫《本草綱目》其中的一個原因是很多記錄的本草是無從查證的,李時珍對待學術嚴謹的態度不允許這樣的事情被記錄下來,再用來醫治人,這樣會犯很大的錯誤,嚴重到會致使人死亡,于是李時珍便開始他的四處游歷和考察的生活。
李時珍是個做事嚴謹細致的人,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精神,他才能拋棄歷史積累下來的錯誤,重新找到正確的解答,來避免繼續的錯誤。正如李時珍在游歷的過程中,去考察穿山甲的的外貌還有它進行捕食或者其他狀態是不是和《本草經集注》中的說法是一樣的,便隨獵人進深山實地考察,之后發現穿山甲的生活習慣確實如書所言,但是也有不一樣的,穿山甲并不是靠鱗片來捕食螞蟻的,而是靠它的長舌頭進行誘捕,因此李時珍修改了《本草經集注》的錯誤記載。李時珍因為這樣求真嚴謹的精神才有一本當時完整的本草百科全書出現在我們的眼前,而且李時珍不僅要眼見為實,還要親自嘗試辨別才會記載在書中,其不懼危險,勇敢實踐的精神也是為我們所贊嘆的。
李時珍常為了分別外形很相似的藥草,就親自嘗試味道和分辨藥效來達到辨別的效果,在醫學事業上腳踏實地,為了考察藥草行萬里路,不畏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