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馬將軍古代人物雕塑的演變
無論是在我國還是西方文化中,經常會在旅游景點看到騎馬將軍古代人物雕塑,我國古代的將軍,既是高級武官的職位,也用于高級軍政官員的稱謂,又是軍政官員的名譽職銜,甚至作為爵號使用等等。作為高級軍事統帥,“將軍”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出現了。
春秋時代以卿統軍,故稱卿為將軍;一軍之帥稱將軍。見《國語·晉語四》、《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豈將軍食之而有不足”。此皆非正式官名。到戰國時代始為正式官名,而卿仍稱將軍。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又置前后左右將軍。秦因之。
魏、晉、南朝、北魏、北齊時期,專職武官將軍有領軍將軍、護軍將軍,及其所領左衛將軍、右衛將軍、驍騎將軍、前軍將軍、后軍將軍、左軍將軍、右軍將軍等,典掌禁軍,各有職司,其余諸號將軍名為朝中大臣和地方長官的加官,雖然也領軍兵,但不是專職的軍事統帥。其中晉朝有驃騎、車騎、衛將軍,有伏波、撫軍、都護、鎮軍、中軍、四征、四鎮、龍驤、典軍、上軍、輔國等大將軍,開府者位從公,不開府者秩二品。三品將軍秩二千石。見《晉書·職官志》。晉諸州刺史多以將軍開府,都督軍事。
南北朝時將軍名號極多,權位不一。西魏、北周時期實行府兵制,各級府兵組織的統帥也帶將軍號,如柱國大將軍、大將軍、驃騎大將軍、車騎大將軍等。隋朝十二衛、唐朝十六衛等諸禁衛軍都置大將軍、將軍,分別冠以衛號、軍號,統領府兵、禁軍。遼朝北面御帳官、皇族帳官、諸帳官、部族官、屬國官、軍官中皆置將軍,參掌本部軍隊之政令。
金朝宮中置宿置將軍,領親軍,掌宮城及出行禁衛;大宗正府下設諸宗室將軍,分治宗室事務;金章宗發兵攻宋時曾設置平南諸號將軍,軍還而罷。明朝鎮守邊防的將領掛將軍印,如駐守云南的總兵稱征南將軍,駐守兩廣的總兵稱征蠻將軍,駐守遼東的稱征虜前將軍,駐守宣府的稱鎮朔將軍,駐守甘肅的稱平羌將軍,駐守寧夏的稱征西將軍,駐守交趾的是副將軍,駐守延綏的稱鎮西將軍等。
明清兩代,有戰事出征,置大將軍和將軍,戰爭結束則免。明朝領兵出征的總兵官臨時掛將軍印,如平賊將軍、平胡將軍、平虜將軍、征夷將軍、征虜將軍、討賊將軍、前將軍、副將軍等,事畢納印。清朝臨時派遣的軍事統帥授以靖逆將軍、揚威將軍等,班師撤回時,軍隊各歸原建制,印信繳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