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跳舞的人物銅雕
發布時間:2019-03-29點擊量:37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有充滿詩意的國畫、有價值連城的陶瓷、還有栩栩如生的剪紙還有代表性的人物銅雕。
在東北最有名的就是秧歌了,它是由人們在田里插秧的動作慢慢演變出來的一種民間舞蹈。非常的大眾化,簡單易學,可以鍛煉身體,是很多老年人首選的鍛煉方式,現在的街頭巷尾一到傍晚,就會響起咚咚的鼓點聲,成群結隊的人們走出家門來到廣場,有序的扭起來!
遠處散步的人也會不自覺的跟著扭上幾步!秧歌是中國(主要在北方地區)廣泛流傳的一種極具群眾性和代表性的民間舞蹈的類稱。秧歌在中國已有千年的歷史,明清之際達到了鼎盛期。漢族民間有一種說法是古代農民在插秧、拔秧等農事勞動過程中,為了減輕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之苦,所以唱歌曲,漸漸就形成了秧歌。中國廣泛流傳且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舞蹈形式。主要在傳統的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于廣場表演。
這個舞蹈與農業勞動密切相關。由勞動的步法,作為舞蹈步法的基礎,在藝術上加工,并且使群眾的隊舞整齊化,形成了完整的秧歌舞,其后逐漸成為祝賀性、娛樂性的新年社火隊舞,表演內容多為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秧歌舞在清代就已盛行,清朝學者吳錫麒在其《新年雜詠抄》一書中認為宋朝流行的民間舞蹈《村田樂》是秧歌舞前身。
扭秧歌時也要有秧歌的服飾。種類也也很多,比如說花冠上面扎很多的小花,彩珠等,還配合有有彩帶、扇子等扭起來更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