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有很多人家門口擺放著銅獅子
發布時間:2019-04-16點擊量:170
近代大戶、豪宅多有銅獅環拱門前,現代的寺廟、公園乃至于大樓前,多數都有銅獅“鎮邪辟易”。就數量而言,我們見到的銅獅雕像要遠超動物雕塑銅龍、銅虎。而盧溝橋的獅子更是“獅生百態”,寄托著中國人的深厚情感。
獅子最早是在漢章帝時代傳入中國,其后逐漸進入民間。自漢代始,銅獅多被賦予辟邪的含義,唐宋遼金皆是如此。明代之后,獅子的象征含義發生了變化,不僅衍生出了富貴、生財的含義,還被人們賦予了兒孫滿堂及守護神等意味。銅獅的最早聞世,大約在唐代,到了明清兩朝,已經憑借其“多面手”的身份“占領”了全國各地的銅雕“市場”。
獅子在傳入中國后,逐漸進入了民俗生活,與老虎等傳統信仰的猛獸相比,其勇猛、力量與之不相上下,而相較于老虎的頗為沉肅、中庸的格調,獅子富含狂野的意味,因此深受人們喜愛與贊嘆。自唐朝開始,傳記、筆記、小說、話本等文藝作品中多有對獅子的贊嘆,如《博物志》形容獅子,自它出現,則“至洛陽三千里,雞犬皆伏無鳴吠”,極盡夸張地描寫獅子百獸之王的威風。又如《宋炳<擊象圖>序》中提到,“俄有獅子三頭見于山下,直搏四象,崩血若濫泉巨樹草偃”,《南史》“龔縣山陽并進二虎一豹,見獅子悉瞑目不敢仰視。”這些描寫,多有言過其實之處,古人對獅子勇力的推崇可見一般。
獅子與佛教文化相聯系,加之其無雙的勇猛,很快便被人們渲染其瑞獸的含義。此后由于人文含義的變化,富貴生財、子孫繁盛的象征涵義滾滾而來,也就怪不得人們對銅獅情有獨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