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佛銅像的寓意
發布時間:2019-10-21點擊量:114
在寺院燒香拜佛,總能看到一尊袒胸露腹、喜笑顏開、手攜布袋席地而坐的胖菩薩,他就是彌勒佛銅像。因為彌勒佛總是笑口常開,所以許多地區也將彌勒佛稱為“笑佛”或“笑面佛”。還有一些人會將彌勒佛稱為“歡喜佛”。
彌勒佛,在大乘佛教經典中,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摩訶薩,是世尊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未來將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其龐大思想體系由無著菩薩、世親菩薩闡釋弘揚,深受中國大乘佛教大師支謙、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在一些寺院里,常見到的大肚彌勒在此佛教作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學習包容。
相傳唐末至五代后梁時期,在明州奉化(現在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有一位僧人,法名契此。此人大腹便便,整日袒胸露腹,笑口常開,出語無定,隨處寢臥。而且他幽默風趣,聰明智慧,整天與人為善,樂觀包容,受到當地人的喜愛。
傳說在后梁禎明三年三月三日,契此于岳林寺東廊盤石上圓寂,臨終時他念了一首偈子:人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契此就是彌勒佛的化身。
后來佛教便將契此的形象供奉在天王殿中,一般是寺院的第一重殿。這樣香客們一踏入寺院,便看到大肚彌勒佛笑臉迎人,會心生歡喜,產生一種很親切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