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名字的由來
銅佛像中分很多種佛像,例如是觀音銅佛像,十八羅漢銅佛像,釋迦牟尼銅佛像,等等各種銅佛像。誰知道銅像中的觀音銅佛像的故事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觀音銅像雕塑若從造像上看,觀音菩薩即有男身、也有女相的造型。早期印度佛教初傳入中國時,也即是隋唐以前,觀音菩薩還依舊是男身,明顯的標志就是唇上的一撇小胡子。那時的觀音形相大多現王子相,體格剛健、清貌秀骨,有者身披王族衣冠,有者神采悠閑、現濟度相,站、坐之姿明顯是男相。
唐代以后的觀音像臉龐逐漸豐腴圓潤,并且雙眉修長、紅唇秀鼻、黑發(fā)披拂,面容更顯俏麗,逐稱為象征如母慈愛的女性形相了。盛唐時代其著裝似為透明輕薄的裙裾,呈雍容華貴狀,盡符當時的女子美。到了宋代,觀音菩薩才變成了女相,元明之際便成了典型的中國淑女了。觀音菩薩的形相在佛經的記載中主要是以男性的形象顯現的。六朝時代,人們傳說夢見或看見的觀音菩薩也大都是男性形相,到了隋唐初期,就開始有一些以女相顯現的觀世音菩薩畫像。
在《歷代名畫觀音寶相》中,就影音有唐代打畫家吳道子所繪以女性顯相的絹本觀音畫像,筆法超妙,瀟灑飄逸。到了宋代,以以性顯相的觀音菩薩畫像更多,如當時錢塘名畫家馬和之,畫過不少的觀音菩薩畫像,都是以女性現相的。觀音菩薩在之前有個名字,又作觀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光世音菩薩等,從字面解釋就是“觀察(世間民眾的)聲音”的菩薩,是四大菩薩之一。在佛教中,他是西方過去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同大勢至菩薩一起,是阿彌陀佛身邊的脅侍菩薩,并稱“西方三圣”。在中國,唐以前稱之“觀世音菩薩”,后為避唐皇李世民諱,遂改為“觀音菩薩”。傳說阿彌陀佛為其父,大勢至菩薩為其弟。
觀音菩薩銅像雕塑在中國的寺廟是非常常見的一種銅佛像雕塑,純銅加工定制,我廠出售各種大小型銅像雕塑工藝品精致擺件,歡迎大家來我廠實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