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的坐騎
說起觀音銅像大家都耳熟能祥,但是大家清楚觀音菩薩的坐騎嗎?在電視劇《西游記》中觀音以腳踩蓮花蓬的形象出現(xiàn)在劇中,而在眾多菩薩中每位菩薩都有自己的坐騎,當(dāng)中屬文殊騎獅、普賢騎象的形象深入人心,而對于觀音的坐騎則鮮為人知。實(shí)際上觀音也有著自己的坐騎,便是犼獸。
根據(jù)記載在明清時(shí)期的小說或筆記中,明代劉侗在《帝京景物略·雙林寺》中也寫道:“寺殿所供三大士,西番變相也。相皆裸而跣,有冠,有裳,有金瓔珞,犼、象、獅各出其座下。”雖然沒有指明三大士各自的坐騎,但既然文殊騎獅、普賢騎象,那么騎犼的必然就是觀音菩薩了。
《西游記》其中有一段:觀音菩薩將柳枝連拂幾點(diǎn)甘露,霎時(shí)間,煙火俱無,黃沙絕跡。行者叩頭道:“不知大慈臨凡,有失回避。敢問菩薩何往?”菩薩道:“我特來收尋這個(gè)妖怪。”行者道:“這怪是何來歷,敢勞金身下降收之?”菩薩道:“他是我跨的金毛犼。因牧童盹睡,失于防守,這孽畜咬斷鐵索走來,卻與朱紫國王消災(zāi)也。”……菩薩將鈴兒套在犼項(xiàng)下,飛身高坐。就看他四足蓮花生焰焰,滿身金縷迸森森,大慈悲回南海不題。
這里說到的觀音菩薩的坐騎,是一只“四足蓮花生焰焰,滿身金縷迸森森”的犼獸,并說觀音“飛身高坐”,足見金毛犼的高大。但畢竟金毛犼并非象或獅這樣的自然動(dòng)物,乃是傳說中的瑞獸,具體的模樣,憑借神話故事的傳說和藝術(shù)家的想象創(chuàng)作定形。觀音坐于一只大獸身上,大獸頸上懸鈴(《西游記》中也提到“鈴兒套在犼項(xiàng)”),命名為“獅吼”,其形象的確接近于古獅,不過多了“吼”字,“吼”與“犼”字形相近讀音相同,由此亦可見犼獸的原型線索——大約從獅子脫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