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
說到名人雕塑詹天佑大家都不陌生,詹天佑為中國鐵路做出的貢獻無法用言語來形容,他被稱為“中國鐵路之父”。除此之外,詹先生留下的更大一筆財富,在小學的課本中已經教給我們,天佑精神:自強,獨立思考,科學思維,各出所學,各盡所能,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他負責主持修建了我們中國人的首條鐵路——京張鐵路,工程之艱巨前所未有。當時清政府準備興建連接北京至張家口的京張鐵路。由于這條鐵路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英國及俄國都希望得到建造權而相持不下。然而,在英國、俄國的鐵路高級計劃測量師和工程師在經過多次的探勘后認為難度極大。因為燕山山脈群中有不少的陡峰,其中被選為“第二隧道”的燕山二號峰其大部分的構成材質多為花崗巖以及玄武巖,很難使用一般的“炸隧開道”的方法,這使得列強讓京張鐵路追加預算資金。結果在袁世凱在1905年決定不用外國資金,亦不使用外國人,全部由中國自行修建京張鐵路。詹天佑被任為總工程師,之后更兼任鐵路總辦。
京張鐵路全長約220公里,由于要經過長城內外的燕山山脈,需要興建不少隧道及橋梁,工程相當復雜。當時有部分外國人質疑中國人自行建造這條鐵路的能力;詹天佑亦明白工程艱鉅,并關系到中國工程師的聲譽,但仍然堅持努力嘗試。
詹天佑從三條他親自勘定的路線中,選擇成本及線路走向、客流量均較為適中的一條。另一條他認為線路走向、客流量較好,但因造價較高而被迫放棄的路線,后來在1955年建成為豐沙鐵路。最終京張鐵路在四年后的1909年8月11日建成,10月2日通車,施工時間比原定縮短了兩年;而建造成本亦比原來預算節省三十五萬兩白銀。鐵路上有四條隧道,其中八達嶺隧道長1,092米,采用豎井方法挖掘;另外有二百米長,鋼架結構的懷來大橋;此外還在八達嶺段(盡是懸崖峭壁)則使用了“z"字軌,道攀斜,解決了地勢險要、坡度過大而資金有限的問題。
京張鐵路的成功建造,不單是中國近代工程史上的重要成就,對正掀起民間自辦鐵路風氣的中國亦起了很大的激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