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的三個生日你們都清楚嗎?
觀音菩薩自古以來就非常受民眾的信仰,無論是在升官發財、還是生子病災,你都會在不同的場合,聽到從人們的口中不停的低聲念叨著“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的話語。在人們的心目中,觀音菩薩銅像從來都代表了慈悲為懷,代表了樂于助人,代表了普度眾生。她見不得凡間苦難,為大慈大悲的化身??梢哉f,如果要從諸神佛中評選出一個在民間影響最大的菩薩的話,觀世音菩薩當為不二人選。民間傳說,觀世音菩薩一共有三個生日,分別是農歷二月十九、農歷六月十九和農歷九月十九。
很多人在聽到這個說法時,第一反應都是:“怎么可能?難道一個人可以被生出來三次嗎?神仙也不帶這么過分的?”其實這是誤會了,觀世音菩薩的三個生日其實并非是三個出生之日,只有第一個農歷二月十九是她真正的誕辰日,在這一天她生而為人,成為了三公主;而農歷六月十九日,是她的成道日,在這一天她證得果位;最后一個農歷九月十九日,卻是她出家之日。
那么,觀世音菩薩在誕生時這個三公主的身份又從何說起呢?其實這要從一則民間傳說說起了。
因為觀世音菩薩在民間大受歡迎,也因此誕生出了許多以她為題材的話本小說,其中比較有名的一部叫做《觀音得道》(又名大香山),其中便講了一位名為“妙莊王”的故事。這位妙莊王有三個女兒,其中大公主好詩文,便招了一位文狀元駙馬,二女兒善武藝,便招了一位武狀元駙馬,而三公主妙善既不好文,亦不好武,卻對修行佛學情有獨鐘。三公主妙善一生仁孝貞潔,慈悲善良,在大香山中潛心修佛,終得修成了正果,成為世人口中的“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唐代的道宣律師亦曾在他的《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錄》中提到過,他曾聽說觀世音菩薩在俗家時曾是妙善公主的身份。
在我國西南地區的一些地方,農歷二月十九誕辰日這一天,還會有一些沒有子嗣的女子特意到觀音會中敬香求子。
農歷六月十九日,原是觀音南漂南海之日,在這一天,民眾會去觀音廟中敬香參拜,保佑家人平安,虔誠者還會敬獻香油錢。
真正熱鬧的是在農歷的九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的出家日。一些地方的寺廟(比如上海的玉佛寺)還會舉辦大型的觀音菩薩紀念活動,來紀念觀音菩薩成道,并以此來弘揚佛教的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