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為何供奉真武大帝雕塑
發布時間:2019-11-24點擊量:288
我們去寺廟燒香拜佛,看到真武大帝雕塑他披發黑衣,金甲玉帶,仗劍怒目,足踏龜蛇,頂罩圓光,形象十分威猛。相傳真武大帝在明代時期非常受歡迎,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據經書記載,真武帝君原來是凈樂國太子,生而神靈,察微知運。長大成人后十分勇猛,唯務修行,發誓要除盡天下妖魔,不愿繼承王位。后遇紫虛元君,授以無上秘道,連越游東海,又遇天神授以寶劍。入武當(太和山)修煉。居二十四年功成圓滿,白日飛升,玉帝下令敕鎮北方,統攝玄武之位,并將太和山易名為武當山,意思是“非玄武不足以當(擋)之”。宋天禧年間(1017—1022)詔封為“真武靈應真君”。元朝大德(1297—1308)七年(1303)加封為“光圣仁威玄天上帝”,一躍而為北方最高神。
明代是真武大帝聲勢顯赫、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時期。明朝初期,朱元璋的兒子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奪取了王位。傳說在燕王的整個行動中,真武大帝都曾顯靈相助,因此朱棣登基后,即下詔特封真武為“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并大規模地修建武當山的宮觀廟堂,建成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廟、三十九橋、十二亭的龐大道教建筑群,使武當山成為舉世聞名的道教圣地,并在天柱峰頂修建“金殿”,奉祀真武大帝神像。因帝王的大力提倡,真武大帝的信仰在明代達到了鼎盛階段,宮廷內和民間普遍修建了大量的真武廟。
現在廟內供奉真武大帝雕塑,一般為披發跣足,端坐于殿堂之上,旁邊塑有龜、蛇二將,或金童、玉女。據說前者是護衛大神,后者專替真武記錄三界中的善惡功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