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奉道教神像有什么要求
發布時間:2019-12-14點擊量:173
早期的道教神像人物均著肥大的道袍,為秀骨清像,用深直平梯式衣紋,線條勻稱細密而凸起。唐代、以后,道教得到很大發展,造像活動也逐漸興盛,根據其信仰宗旨和其美學思想,道家造像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制作模式、規范和藝術風格。
宋元時代,道教造像藝術已經達到十分高超的水平,人物形象生動逼真,面部表情豐富,人物性格突出,衣紋潔簡,刀法粗狂,不論是藝術表現手法還是工藝技巧,都對中國的雕塑藝術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明清以后,道教造像藝術進一步成熟,但只是工麗有余而氣魄不足,過于細膩而欠缺傳神。
佛像與道教神像的差異,可以從手勢、器物、服飾上來區分。佛菩薩的手勢一般有結印與放光接引等種種姿態,有的則手執蓮花、凈瓶、摩尼寶珠等,代表清凈、光明、善美;道教神像則一般都是仗劍執?,或手執長槍、金剛杵等兵器,代表善惡分明、替天行道。
佛教的佛像多數是身金色,樸實無華,相好莊嚴而無胡須;道教的神像則披衣掛袍,穿金戴銀,長髯飄飄,暗示修練有成,道行高深。道教造像是指造于廟堂、石窟等供道教信徒奉祀的神像。道教造像由于神靈的地位、作用不同,所以其形象制作要求也不同。
現存有名的道教造像主要有:西安碑林博物館保存的唐代老子石刻像;太原市山西省博物館二部的唐代常阻天尊像;太原晉祠宋代侍像;山西晉城玉皇廟金元時代的二十八宿造像等等,均為世界有名的中國古代雕塑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