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包車人物雕塑圖片
在很多旅游景點為了讓游客節省體力不用走路也能夠欣賞到景區的環境,還給景區增添一筆收入,有很多黃包車,有的為了增添景區景點,還有黃包車人物雕塑,吸引眾多游客的目光。
人力車,又稱作黃包車,或者東洋車,是一種依靠人力的交通工具,一般有兩個輪子,上有座位可坐一到二人,由一個人在前面拉行人力車主要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汽車尚未發達的時代,在亞洲各國的城市地區作為主要的交通工具。20世紀后半以后其交通工具的功能,逐漸被三輪車或機動三輪車所取代,現在主要是在觀光景點使用。
民國初年,黃包車已風靡京、津、滬、漢等大都市。武進縣于民國六年籌建人力車公司,民國七年第一家人力車公司合興賃代所開始營業。至民國十五年已有中合興、北合興、老合興等3家,另有快利一家未列入。民國十七年,西門通新閘、北門通龍虎塘、南門通湖塘橋等處公路告竣,城區內有些街道拓寬,于是人力車通行范圍大為擴展,人力車公司又有發展。民國十七年后,相繼開有福利、先后、利民、順記、安泰等人力車行。
黃包車是不是相當于一輛敞篷車,視野開闊,可隨心所欲欣賞風景,如果遇到下雨天,后面的敞篷可 以往前拉,剛好蓋住一個人的空間,這樣乘客就不會淋到雨了,這么騷的操作在當時可是非常先進,人的好奇心和虛榮心是無止境的,有了這么一個新鮮玩意兒,誰還愿意去做土里土氣的牛車和馬車。而且,黃包車行駛在石板路上還是很平穩的,里面的座位一般是先用棉包一層,然后再用皮包一層,坐上去非常舒服,軟軟的又不顛,如果是女士乘坐,配上美麗的旗袍,可謂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讓人忍不住回頭多望兩眼,這也是為啥名媛、貴婦喜歡它的原因了。
黃色在中國一直是尊貴的象征,只有那些王公貴族才可以用“黃色”裝扮,平民百姓沒有那個資格,商人富豪照樣沒有,現在好了,商業用途的黃包車都是粉刷成黃色的,坐上去就跟坐龍椅似的,中層階級的白領以及做生意的商人富豪終于逮到了出頭的機會,紛紛涌過去體驗一把“貴族生活”,以前手里有錢但沒地位,現在可以坐上黃包車顯擺顯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