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人物雕塑的差異
在世界雕塑史上,無論是中方人物雕塑還是西方人物雕塑有一定的道德、象征或象形裝飾物和紀念物。它是一種造型,是人類情感溢出的一種物化形式,是中西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中西方雕塑有許多不同之處。因此,接下來,我將告訴你們中西方雕塑的異同。
中西方雕塑的共同點就是都是以宗教/神靈為主題而進行的,西方雕塑中,神的形象與人是十分接近的,但又不同于人,他們睿智,高貴,氣質與人有所不同.早期的西方雕塑,其主旨雖然說是以人物為主,但其實還是以"神"的形象為主.
中國封建社會早期還是有原始雕塑的影子,其形態大多以神,獸為主,沒有特別固定的形式.到了南北朝時期,印度佛教的傳入,讓中國的雕塑形態立刻發生了變化.原本的雕塑意識在統治階級的意識下變成了宗教化形態,這種形態其實也正反映除了統治階級的意志,這在中西方的雕塑中能夠很好的反映出來的.
所謂中西雕塑最大的區別,其實更反映在其對于雕塑的表現手法上,中國的雕塑手法注重"形神兼備",西方雕塑則更注重形態的完美與真實.所以我們看來,在西方雕塑中,對于人體的把握十分到位,達芬奇自己就解剖過10幾具人的尸體,因此,西方雕塑,是建立在對人體結構真實的把握基礎之上的。
而中國雕塑,雖然也注重形的變化,但更注重于內涵,即"神":運用大量的線條表現豐富多彩的變化,因此,在中國雕塑中,你似乎找不到真實的體積,但是卻能看出雕塑作品所反映出來的主旨.
所謂中西雕塑差異最大,是西方文藝復興之后才產生的.這時候的西方藝術形態,受到文藝復興的影響,產生了多種形態并存的一個局面,既保存了以神為主題的雕塑,同時產生出來后現代一些以人的思想為主題的雕塑,例如一些抽象形態的雕塑作品,羅丹的作品在文藝復興中是具有十分的代表意義的,打破了長期以來以神為主題的雕塑的格局,同時加入了人文思想,讓雕塑作品更加鮮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