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古代人物雕塑的生平簡介
發布時間:2020-06-24點擊量:16
華佗是我國古代中醫界有名的神醫,在很多醫院和中醫學校都有華佗古代人物雕塑,華佗在后世被后人稱為“外科圣手” 、“外科鼻祖”,多用神醫華佗稱呼他,又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有杰出醫術的醫師。
華佗少時曾在外游學,鉆研醫術而不求仕途,行醫足跡遍及安徽、山東、河南、江蘇等地。華佗一生行醫各地,聲譽頗著,在醫學上有多方面的成就。他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對外科尤為擅長。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殺,所著醫書已佚。今亳州市有“華佗庵”等遺跡。
在華佗多年的醫療實踐中,非常善于區分不同病情和臟腑病位,對癥施治。一日,有軍吏二人,俱身熱頭痛,癥狀相同,但華佗的處方,卻大不一樣,一用發汗藥,一用瀉下藥,二人頗感奇怪,但服藥后均告痊愈。原來華佗診視后,已知一為表證,用發汗法可解;一為里熱證,非瀉下難于為治。
華先生治府吏倪尋,頭痛身熱,則下之,以其外實也。治李延頭痛身熱,則汗之,以其內實也。蓋得外實忌表、內實忌下之秘也。又按內實則濕火上沖,猶地氣之郁,正待四散也。外實則積垢中留,猶山閑之水,正待下行也。其患頭痛身熱同,而治法異者,雖得之仙秘,實本天地之道也。余屢試之,果屢見效。
華佗發明了麻沸散,開創了世界麻醉藥物的先例。歐美全身麻醉外科手術的記錄始于十八世紀初,比華佗晚一千六百余年。華佗繼承和發展了前人“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的預防理論,為年老體弱者編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等五種禽獸姿態的健身操——“五禽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