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銅像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和象征
發布時間:2020-07-13點擊量:20
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孔子培養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他以六藝教育學生。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這在當時是很全面的,包括了德、智、體、美的各個方面,其中以德育為先。他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梯,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論語·學而》)這就是說學生首先要學會做人,要注意道德修養,這是第一位的。孔子主張仁政和德治;提倡推已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的“忠恕”之道;重視平民教育和倫理道德的培養。但由于當時的種種原因,孔子生前不能行其道,所以他把他的主要精力用于培養能夠實現他政治理想的人才,取得了很大成功。他的學說,廣為傳播二千多年,對后世影響極為巨大,一直是中華民族文化生‘活的最高指導原則。孔子思想已深入千家萬戶,窮鄉僻壤,它已超越了文字傳播的局限,通過各種禮俗,多種渠道,融化在中華民族的血液里,積淀在民族心理的深處,成為共同心理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或尊孔,或持不同觀念者,及要撈取政治本錢的投機人士的反孔、批孔,時起‘時伏,綿延至今。這在人類思想史上,有如此深遠廣泛影響的思想家,是絕無僅有的,可見孔子影響之大。
學校一般會擺放至圣先師孔子銅像,擺放它的目的是為了營造很好的學習氛圍,孔子作為我們的先師,是我們修身力學的好榜樣,至圣先師孔子像所傳遞的學習精神就是自強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