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的動物銅雕塑都有什么寓意
發布時間:2020-07-25點擊量:9
一般的雕塑都是作觀賞的用途,所以雕塑造型的手法主要是由寫實主義為主的,這是所有人公認的,兵馬俑與真人真馬相像的造型就足以說明了。不管是單個秦俑或是陶馬的身形比例關系、形體的塑造方式,紋飾的描繪,還是作為整體的布局列陣,都是以現實為依據,并極力的模仿再現現實。
在門口放動物銅雕塑的多是有身份的人或者大企業之類,放置一些神獸雕像或者動物雕像也是有招財納福擋煞的寓意,犼是古書上說的一種似狗而吃人的北方野獸,最早記載于《爾雅》,在清代筆記小說《續子不語》中被記載為僵尸的頂點,由“旱魃”進化而來。天安門城樓前的華表上的兩只面南而坐的石犼,叫做“望帝歸”。據說它們專門注視皇帝的外巡,如果皇帝久游不歸,它們就呼喚皇帝速回,料理政事。城樓后的兩只石犼,則面北而坐,叫做“望帝出”,它們的分工就不同了,是監視皇帝在宮中的行為,皇帝如果深居宮闈,不理朝政,它們便會催請皇帝出宮,明察下情。
獅子形象始于漢朝,獅子不是中國所有的物種,據說獅子是從西域傳過來的。相傳東漢漢章帝時,西域大月氏國把一頭金毛獅子作為禮物進貢給中國的皇帝。后來獅子隨著佛教的傳入,而成為一種賦予了神力的靈獸。在中國的文化中,獅子更多地是作為一種神話中的動物,而不是現實生活中的動物,和麒麟一起成為中國的靈獸。唐代高僧慧琳說:"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