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銅像的發展
發布時間:2020-07-27點擊量:21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會看到一些塑像,動物的、人物的,還有適用于各種地方的景觀塑像。這些塑像一般都是用作觀賞性的。還有一些名人雕塑,一般這種雕塑大多用于懷念和敬奉。有時學校也會放塑像,學校的塑像大部分都是孔子銅像。
孔子的一生其實很不幸。3歲喪父,17歲喪母,20歲時致仕,步入魯國官場,到了黃金年齡,又遇魯國內亂,家臣擅權。55歲時,因直言反對魯定公接受齊國女樂荒疏朝政,被拒辭職,開始長達14年周游列國顛沛流離的"窮游"講學生活。67歲時,妻子過世。69歲返回魯國時,兒子孔鯉去世。70歲時,最得意的門生顏回去世。72歲時,另一個得意門生子路死于衛國內亂,被剁成肉醬。73歲時,孔子患病不愈而卒。
可以說,孔子一生是在大不幸中度過的,他的坎坷遭遇讓人潸然淚下。然,孔子仍達觀地直面現實,始終不忘初心,堅守教育事業,為教育奉獻了畢生的心血,從而走上一條光輝的教育大道,成為古代最早最杰出的教育家,得以步入神壇,被后世稱之為"至圣先師",奉為"萬世師表",成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