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銅佛像是最好的嗎?
如今銅佛像越來越多,那么銅雕廠家顯而易見的就越來越多,在佛教中銅佛像是不是最好的呢?
從佛法來說,《金剛經》里佛陀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佛陀說,所謂的“三十二好相”、“八十隨形好”,巍巍丈六金身,都是虛妄的,并不是我的實相。所謂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佛可以化現為一根枯木、一盤散沙、一捧落葉等等。世人皆供奉佛造像,是因為世人都有崇拜之心,希望通過莊嚴威儀的佛造像生起信念。如果真能達到離相即無所謂性,離性即無所謂相,那么又何須去比較不同種類佛像好與不好呢?從佛造像的歷史淵源來說,佛寂滅后佛教在印度經過長時間的流傳,銅佛像在古印度時期并沒有形成以銅材質為主要特色的造像風格,古印度笈多風格便是以銅造像居多。但隨著人類對銅礦的發掘和煉銅技術的提升,加之尼泊爾豐富的銅鐵礦蘊藏量,讓金銅造像慢慢成為了尼泊爾最主流的佛造像題材。我們通常稱尼泊爾銅佛像為紫銅佛像,是因為尼泊爾佛像是以幾乎純銅(也叫紅銅)來鑄像。而中國古代也有以青銅鑄像的,主要是因為當時中國人掌握了青銅冶煉技術,上至宮廷,下至民間,都非常流行青銅制品。紅銅相比青銅更細膩,也是佛造像中鎏金技術得以呈現的基礎。
不得不提的是,金銅造像主要是以呈現密教佛、菩薩、上師、佛母、護法等形象為主,而漢傳佛教中,佛造像的鑄造用銅也不少,但在古代工藝技術、材質運用的不斷演化中,人們創造出了現今仍非常盛行的泥塑、木雕、銅雕、玉雕等等材質的佛造像題材。而佛教經過在中國漢地的不斷演化,也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佛教文化,所以很多佛造像題材也有別于藏傳佛教。總而言之,我們可以簡單地認為,金銅造像是藏傳佛教造像藝術的主要呈現形式,而漢傳佛教的造像藝術采用的素材則更廣泛,其中不乏名貴的玉器、奇石。這是由歷史社會發展的背景影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