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神像黃帝
道教神像黃帝是我們的祖先,我們華夏民族被稱為是炎黃子孫,為什么這么說呢?傳說黃帝是原始部落的部落聯盟首領。他提倡種植五谷,馴養牲畜,促使這個部落聯盟逐步強大。他曾率領部落打敗黃河上游的炎帝部落和北方的蚩尤部落。后來,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在黃河流域長期生活、繁衍,構成了以后華夏族的主干成分。黃帝在位期間,播百谷草木,大力發展生產,始制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黃帝被尊奉為華夏族的祖先。這就是把中華民族稱為炎黃子孫的由來。當時在黃河流域,中華大地上有兩個比較強大的部落,其中一個首領就是神農氏炎帝,另外一個就是軒轅氏黃帝。其中的黃就是黃帝,炎就是炎帝。
傳說當中,炎帝降臨人間后,三天就能說話了,五天就能站起來走路了。七天長牙齒,三歲跟大人上山打獵,下地耕作,長大了以后,部落里的人看到他天資聰明,智力超群,于是就擁戴他為部落首領,這就是神農氏的來歷。而他的兄弟皇帝也不差,15歲的時候就被民眾擁戴成為了軒轅部落的首領,史稱軒轅氏。
雖然黃帝和炎帝都神通廣大,但當時社會生產力還是很低下的,大多數還是以打獵游牧主,偶爾也種種地發展一下農業,這在當時也算是先進生產力的兩個代表了。總體來說,各部落的人民生活還是很幸福的,尤其是炎帝部落的人民在神農氏的帶領下不斷發展壯大。
黃帝及其部落在農業生產方面有許多創造發明,其中主要有實行田畝制。黃帝用腳丈量田地,將全國土地重新劃分,劃成"井"字,中間一塊為"公畝",歸政府所有,四周八塊為"私產",由八家合種,收獲后上繳政府,還穿土鑿井。對農田實行耕作制,及時播種百谷,發明杵舂,種植果木蔬菜。他的妻子嫘祖(嫘祖)種桑養蠶,在縫織方面,炎帝發明機杼,進行紡織,制作麻布衣裳,古人以前以樹葉樹枝為服。部下為黃帝發明了指南車等。可以看出我們的祖先是非常聰明,足智多謀,令我們值得敬佩。